Podchaser Logo
Home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104高年級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A weekly Business and Career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104高年級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Episodes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104高年級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A weekly Business and Career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前言 江湖走跳難免會遇不順遂,但更重要的是,當挫折來臨時,你會如何應對,是逃還是戰?都是別人、都是環境的問題,還是自己也能找出調整改善之道? 本集節目中,主持人Erica及兩位與談人老查、Olly,分別分享了他們「新職適應不良三個月就想離職」、「站在空降主管對立面的年輕自己」以及「夾在Z世代下屬與高階長官間的為難」三個真實故事,在他們的分享中,老查並以豐田企業「五個為什麼」提問法來深挖所謂挫折的底層原因,試圖在情緒之外,以理性線索層層分析來找出能改善挫折的真實原因及對症下藥的應
▎前言 名片是工作場合上的重要工具,透過「名片交換」,我們得以快速判斷出對方在商務層面上可能代表的意義及權限,名片像是一個憑證,也是一個防護,上班族因名片而有安身立命之感。 但你有沒有想過,名片上的這些稱呼真的代表你嗎?你的價值是鮮活可辨識的,還是只是躺在紙片上的幾個字? 萬一有一天,你不再隸屬於一家公司組織,可能是退休了,或者是工作轉換、成為自雇者,接下來你要如何讓別人認識你?少了公司、頭銜的加持,還能得到工作機會或受他人青睞嗎? 今天這集來聊聊退休或轉型很容易碰到的問題:
▎前言 這個你不知道放哪裡?那個你不知道怎麼處理?ㄟ,這裡可是你家耶! 忙於工作的你,是否也曾被"室友"這樣的語氣及反應嚇到? 除了自我實現的意義,工作,也是我們愛家、照顧家人的方式,但,我們卻也不自覺的會以工作很累、很忙為由,生活上、心情上都忽略了最親密的生活夥伴。 你目前的同住家人是誰呢?最近一次與他們好好說話、好好吃頓飯是什麼時候呢?你是否是職場強人,但卻忘記了理想生活也需各司其職、共同維護? 跟著主持人Erica、老查、Olly他們分享的家務事,一起來思索你現在的家
▎前言 如果40歲的你正為未來擔憂、焦慮不安,《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金美靜想要告訴你:別急!別焦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低谷,現在,並不是你人生的全部。她比喻說,如果100歲是晚上12點,40歲只是上午的9點36分,並不是你所想的,啊,4字頭了,我的人生要開始走下坡了,事實上,40歲是活出你理想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要怎麼做呢? 主持人40世代的Erica在書中看到了投資自己的重要,30世代的Olly則想知道如何能養成足夠應付體制外世界的能力,歡迎你一起加入閱讀老查精選中年書單《四
▎前言 明明中年人的「資歷」就是會隨著歲月積累而趨厚實,但為什麼「價值」卻似乎未隨著增長,甚至不再被當一回事? 若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小心!你可能撞上了我們今天主談書籍《五十歲之壁》中的「心病」之壁,罹患了「明明(のに)」病! 作者江上剛人生上半場從事金融業工作,職涯一路順風順水,但在近50歲時遇上了措手不及的驚滔駭浪,之後他以自身經歷整理出《五十歲之壁:如何跨過職場轉捩點的36條守則》一書,引起廣泛共鳴;如果你有被困住、停滯不前的感覺,也許你就正站在其中一道壁前。有
▎前言 年輕時,睡眠從來不是個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好好睡上一覺卻成了用錢也買不到的奢侈品,許多中年人正為睡不好所苦。 本集我們邀請到節目中聊聊天的來賓是「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吳家碩專任臨床心理師,經由他的說明了解到,原來困擾中壯齡族群的睡眠問題,還可以區分為「被動失眠」或「主動失眠」,想解套,就得先了解無法有良好睡眠品質的原因是哪一種,才能進一步對症下藥。 吳家碩在節目中也分享了不少失眠族可以立即用上的自我覺察方法、因應之道,以及為什麼睡不著要數羊而不是其他動物的有趣冷知識
中年轉型到底要做什麼?我的興趣能成為養活我下半輩子嗎?本集節目要介紹一本書《發現你的天職》,在這當中提到用3大步驟,帶你揮別迷惘,輕鬆找到喜歡做的事,幫助你找到轉型方向。哪三大步驟呢?熱情 × 才華 × 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其實就是你相信什麼(價值觀)、以喜歡做什麼,做了這事你會開心且一直做下去(熱情),以及這件事是你能做的(才華),用這三層濾網去找出你的天職!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Erica、老查和Olly也都分享在讀書過程中怎麼探尋自我的天職與天賦,也教大家怎麼
你是社恐型人格嗎?對於交朋友、面對社群總是害怕內向,尤其年紀越大,發現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漸行漸遠。可是根據哈佛研究,中年後的孤單是會深深影響往後老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50歲後的社交關係更為重要,本集節目將和大家一起聊聊,中年後的社交關係,如何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新朋友」一同走下去?如果你是MBTI 16格型人格測驗裡的的I型人(內向型人格)該怎麼樣才能進入社交關係呢?該如何在參與的社團/社群裡互動?投入多少時間?什麼樣才是好的社交關係呢? ▎本集摘要  02:00 中年後
錢很重要,談錢一點都不俗氣!本集節目就要來跟大家聊聊怎麼跟錢好好相處!這次Erica與老查要跟大家推薦閱讀的是這本叫《跟錢好好相處》,這不算是一本教你如何投資理財的書,這是一本讓大家閱讀後可以思考錢跟你的人生的關係! 我們終期一生都在為錢煩惱,為錢奮鬥,無論是為生存、為生活、為夢想為家人、為了自己可以過上想要的人生!可是我們以為自己賺很多,為了「犒賞」自己的辛勞,反而付出更多「代價」(金錢),但是這些付出的「犒賞」真的需要嗎?為了這些我們以為犒賞自己辛苦工作的「享受」,我們真
你聽過「退休教練」嗎?或許你會想,退休還需要教練?英國有所謂的「退休教練」就是專門幫中高齡人士規劃人生下半場。其實,台灣也非常需要有退休教練的存在。因此李全興(老查)在本集節目裡,就和大家來聊聊當初他怎麼展開研發「人生轉型工作坊」的起心動念。 那麼「人生轉型工作坊」又是什麼呢?隨著百歲人生來臨,人畢竟無法在所謂的「職場」待上一輩子,尤其年齡到了中高齡,常聽到大家講的「中年危機」,其實,無論危不危機,倒不如將此看做是「中年轉型」的一個好契機。因此,轉型就很重要了!可是,中年轉型
如果你已工作大約10年左右或已有十多年以上的工作資歷,是否近年來內心常浮起「想要改變」的念頭?面對轉職 / 轉型 ,尤其是40+以上的人,是既迷惘又嚮往! 你在思考中年轉型時,是否也常覺得應該要做跟自己過去完全部一樣的事?其實這是中年轉型的人最常有的謬思之一。本集節目就邀請到擔任104一對一職涯諮詢顧問黃微,來與大家聊聊有關「中年轉型」的各種盲點與該怎麼轉?轉型沒有捷徑,唯有用對方法與正確的心態,才能讓自己面對中年轉型找到最佳方向! ▎本集摘要  03:11 30~
人到中年,有些人害怕獨處,有些人則是選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其實都是不健康的。彭菊仙老師過去人稱教養魔法師,出版過許多教養相關書籍,在孩子們相繼離開家後,在偌大的空房內發現自己動靜大偏食,靜的活動多,動的太少。為了找到合適的「動」的活動,開始做了很多嘗試。 「原來我不是不喜歡動,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在人還沒有僵化之前找出自己欠缺的一部分,好好花時間探索,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生活更精彩! 現代女性角色非常多元,除去媽媽、太太、媳婦的標籤以外,自己還可以有怎樣的可
你活到現在對自己的人生滿意嗎?是你想過的日子嗎?不論你現在幾歲,處在什麼狀況,本集節目要介紹一本書《放手去活》,這本書的作者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是曾當過全球財星五百大企業CEO的「教練」,美國甚至將他列為影響管理領域最深的五十位思想家之一。透過這本書中的15個練習,讓我們也能一步步探索,克服障礙,活出讓自己滿意的人生。兩位主持人erica與老查,他們多次閱讀這本書,每一次閱讀後都各自有不同的體會與實踐。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除了作者這麼厲害
中年轉型本就不易,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本集節目就來跟大家聊聊在中年轉型道路上,大家最常碰到的「挫折」。目前已是企業顧問的李全興,在他離開全職工作後,他嘗試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僱者,其間做過許多嘗試,從出租大叔、到企業當顧問、以及經營youtube,嘗試轉型的第一年收獲還不錯,年收入已達到他在全職工作上班時的七成。不料後來因為疫情,全部停擺。可是,查叔卻在本集節目透露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挫折,可是因此卻開啟了他許多項新技能與機會,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會呢?轉型中的挫折又如何被轉化?讓我們一起
「我們這個要用pos機,你可以嗎?、「我們這個工作要久站,你可嗎?」這是中高齡求職者玉華姐在上完300小時咖啡實戰課程,獲取證照後,再返職場時,面試她的咖啡店店長對她的種種疑問,只因她是一位中高齡的就業者。 當大缺工時代來臨時,徵才與留才同樣重要。年齡大並不代表,能力或體力不好,目前職場對中高齡就業者並不友善,甚至帶著「刻版印象」,常在投遞履歷的第一關就被刷掉了!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曾是日本知名品牌中高階主管的玉華姐,擁有非常資深的內衣設計研發資歷,在58歲那年優退後,原以為
本集節目要來聊聊中年級生發展「人生第二曲線」,在何時啟動?若已超過啟動年齡,還來得及嗎?節目中,借由Erica和老查的對談裡,先探討了中年世代要如何思索未來將近有長達60年已上的人生旅程該怎麼發展,更推薦大家一起來閱讀兩本能啟發思維、打破框架的書單,一本是《一百歲的人生戰略》、另一本是《第二座山》,如何讓未來人生下半場過得不一樣,這集節目值得你用心聆聽與重新思考。 ▎本集摘要  00:44 1950年代人均壽命不到50歲 01:20 推薦你看《一百歲的人生戰略》這本書
這一集要和大家一同來探討「中年轉型」以及退休相關的議題。你知道「退休」相對於工作的歷史是個非常新的發明嗎?退休是在19世紀才產生的制度,沒產生前,其實人類並沒有所謂的退休這樣的概念。節目中主持人Erica和共同主持人老查(李全興)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隨著百歲人生到來,即使是近代才發明的退休制度,可能也已不適用在現代。為什麼呢?如果退休已不在適用百歲人生的時代,那麼中年轉型就非常重要了。本集節目中也會請老查和我們一起聊聊他自己身為中年級實習生,他自己中年轉型的歷程與心得! ▎本集
什麼是高年級的模樣?退休後該是什麼樣的人生與日子?這一集由Simon和新主持人Erica談談過去三年多訪問過這麼多退休人士的人生,給了高年級的Simon和中年級的Erica各自有什麼樣的震憾與啟發。在面對越來越長壽的人生,什麼是退而不休?什麼又是人生第二曲線?離開正式職場前,除了錢以外要提前準備什麼?找到自己的興趣嗎?遊山玩水就是人生下半場的最好註解嗎? ▎本集摘要  01:10 無法想像高年級在想什麼 02:22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中年危機 03:35 第一次被訪問來賓的
這一集的《高年級不打烊》很特別,因為我們有了全新風貌,從這集開始podcast將改名為《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而且本集將會有兩位主持人,一位是培伴了我們三年很熟悉的Simon,另一位新主持人是104高年級營運總監Erica。本集節目重點將在回顧與聊聊《高年級不打烊》三年來的點點滴滴,包括在這三年裡Simon採訪過的來賓裡,給他的人生的一些啟發,另外,身為中年級生的Erica,她自己也是《高年級不打烊》的忠實聽眾,以中年級生的角度,她怎麼看第三人生。 第三人生的來臨,有些人
本集邀請到人生學校7年級的學姐劉秀枝醫師,劉醫師59歲時從醫療第一線退下,開始精采的退休生活,這幾年來她多了專欄作家、出書作家、Podcast節目主持人等身分;此外,她也寫小說,作品曾經得到新北市文學獎黃金組的「優等獎」。 作為國內失智症領域的醫學權威,向高齡前行中的劉秀枝醫師,不斷地藉由她的文字與聲音,結合她的醫學專業及個人感受,分享她退休後的生活轉變,以及面對年老的心得,希望大家都能聰明活到一百歲、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 來聽聽劉醫師的高年級不打烊故事。 本集有贈書活動,詳見
63歲的陳啟三,50多歲時因有長輩照護需要,加上大環境影響,他選擇結束台商工作,從久居的上海返回台灣,他調整身分從工廠老闆為盡責丈夫、兒子,幾年後又再晉升為寵孫阿公。 直到孫女就學,阿公多出了自己的時間,陳啟三再度思考重返職場的可能性。在專業顧問的協助之下,現在的他是快樂的彈性兼職工作者。 陳啟三為什麼會選擇門市工作?60多歲的他在這份新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本集是一個典型常見的中年人生故事,他的分享一定有些你可以學習的地方,一起來聽聽陳啟三的【高年級不打烊】故事。
上班族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同事離職了,原因是家裡長輩生病了,他必須暫離職場回家做一位全職照顧者,而這種情節,特別容易發生在女性工作者身上。 本集節目來賓是剛進入50歲行列的洪莉茜,40多歲在中國大陸發展時,因長輩中風,她成了離職照顧者,這段陪同復健的經驗讓洪莉茜深切體會中年職業婦女在工作、家庭間的取捨兩難,促使她在中年創業,成立了「到咖手居家照顧平台」,希望號召更多熟齡婦女一起投入照護長輩的行列,互相幫忙。 今天就一起來聽聽洪莉茜的故事,也來了解「到咖手居家照顧平台」,如果你有興
「賺到足夠財富、50歲左右退休、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作主的生活。」這段話應該是所有工作者的夢想。 本集來賓48歲時就完成了這個心願,他是「阿福の投資馬拉松」臉書粉絲團的阿福-詹英哲。阿福原是IBM專案經理,透過一套自創的理財方法,他在近50歲時財富自由了,從職場退下後,他展開多采多姿的生活:考取領隊導遊證照,參加古蹟導覽培訓,並且透過寫書、寫文章,分享他的投資理財心得。 據說他的理財訣竅是在跑馬拉松時領悟出來的,究竟跑步跟理財有什麼關係?他開展了什麼樣的新人生呢?來聽聽阿福
本集來賓帥氣的不得了!他是飛安調查官退休的李寶康,一頭銀灰長髮紮個小馬尾、修剪整齊的絡腮鬍,十分有型,更吸睛的是他一身漂亮的肌肉線條,加上飽滿的聲音,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上個十來歲。 曾經說過「歲月不饒人我亦不曾饒過歲月」的李寶康,究竟是怎麼個不饒歲月,進而能保持如此健碩的體態及元氣?退休後的生活,他都忙些什麼?一起來聽聽李寶康的故事。 ▎本集摘要  01:55 退休前的工作生涯十分精采 13:35 調查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案件 19:38 一路不間斷持續健身30年 2
本集來賓是靳秀麗,她曾經是新聞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是表現傑出、受大家喜愛的媒體人,兩年前她決定提早退休,結束大愛電視台的工作,為熱愛的媒體生涯畫上一個句點。而實際上,靳秀麗早在退休前幾年就已經開始有計畫的為人生的下一步做準備,她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報考了心理研究所,一邊工作一邊念書,她早早就想好在接下來的人生新篇章中,她要成為一位心理諮商師。 從一位藉由大眾媒體來傳播正能量的媒體人,到1對1傾聽他人故事陪伴尋找正能量的心理諮商師,為什麼她會有這樣的轉變?這個決定是怎麼來的?這一路上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