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博物館開門

陸仲雁 x 好好聽FM

博物館開門

A daily Arts and Visual Art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博物館開門

陸仲雁 x 好好聽FM

博物館開門

Episodes
博物館開門

陸仲雁 x 好好聽FM

博物館開門

A daily Arts and Visual Art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博物館開門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 是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領導的法蘭西帝國(First French Empire)和其從屬國(Client state)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 是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領導的法蘭西帝國(First French Empire)和其從屬國(Client state)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在《拿破崙加冕》畫家David 只畫了18位帝國元帥(maréchaux d'Empire)中9位對拿破崙戰爭有功的元師。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部名稱是「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 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部名稱是「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 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名《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畫家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於1780年代繪了一系列的歷史畫,標誌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藝術風格由洛可可(Rococo)風格轉變成新古典主義(néoclassicisme )風格。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是一種具有粉嫩柔美風格的裝飾、室內設計和藝術風格,結合了不對稱性、曲線、雕刻特色。 新古典主義(Néoclassicisme)是西方世界對古希臘羅馬經典風格的復古和改造。19世紀初為頂盛
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曾於1774年獲得羅馬大獎一等獎後,赴羅馬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的 Mancini宮流學四年。1780 年7 月17 日,他離開永恆之城羅馬,於年底返抵巴黎。 《貝勒尼采》(Bélisaire): 初返巴黎後,他完成了目前典藏在法國北方Lille 美術館(Palais des Beaux-Arts, Lille)的大型畫作《貝勒尼采》(Bélisaire)。Flavius Bel
新古典主義出現於1750年左右,是啟蒙運動時期在歐洲的藝術風格,與當時流行的壯遊有關。壯遊(Grand Tour)是指自文藝復興時期以後,歐洲貴族子弟的傳統旅行,後來擴展到中歐、義大利、西班牙的富有中產階層,尤其盛行於18世紀的英國,壯遊者留下了豐富的文字記述。 啟蒙運動(Siècle des Lumières)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是在17世紀及18世紀於歐洲發生的哲學及文化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歴程,德
18世紀法國藝術家 Hubert Robert(1733 -1808 ),是法國畫家、製圖家,雕刻家、繪畫教授、花園創始人和共和國中央藝術博物館(muséum central des arts de la République )館長(未來的羅浮宮博物館)。 Robert 的出身背景優越。 1733 年 5 月 22 日出生於巴黎隔天在巴黎的Saint-Sulpice教堂受洗。父親Nicolas Robert是Stainville家族的管家,母親是Jeanne Catherine
法國畫家 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 -1806)是法國洛可可風格(Rococo)的歷史、風俗和風景畫家,之後專注於放蕩(genre libertin)的風俗場景。他師𠄘 Jean Siméon Chardin(1699 -1779) 18世紀法國靜物畫、風俗畫和粉彩畫的知名畫家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1710—1774)的首席畫家Français Boucher (1703 – 1770)。 Chardin於1699 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
法國畫家 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年出生於法國南部Grasse,1806年逝世於巴黎,是法國洛可可風格(Rococo)主要的歷史、風俗和風景畫家,之後專注於放蕩(genre libertin)的風俗場景。 家族有許多藝術家,包括嫂嫂 Marguerite Gérard、細密畫家妻子 Marie-Anne Gérard,兒子Alexandre-Évariste 、孫子Théophile Fragonard,表弟Honoré Fragonard是著名的解剖學
法國畫家Jean-Antoine Watteau(1684 -1721),以描繪“雅宴”  (fêtes galantes)而聞名。雅宴是1715年至1770年代,富有的貴族的戶外聚會,是洛可可(Rococo)畫派喜好的主題。有關Watteau的生平,多源自他的友人,法國考古學的古董先驅、作家、雕刻家,Caylus伯爵(1692 -1765)為他撰寫的傳記。 Watteau 的代表作品: 1717 年創作的《塞西拉島朝聖》(Pèlerinages à l'île de Cythèr
法國畫家Jean-Antoine Watteau(1684 -1721),以描繪“雅宴”  (fêtes galantes)而聞名。雅宴是1715年至1770年代,富有的貴族的戶外聚會,是洛可可畫派喜好的主題。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1643-1715)於1714 年駕崩後,受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啟發,「雅宴」與「鄉村」慶典常出現在喜畫作中。 義大利即興喜劇: 是16世紀義大利的戲劇,有戴著面具的角色,是由女演員Isabell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 )的首席畫家François Boucher (1703 – 1770),於1750 年至1755 年間,為法國中北部的Vincennes窯廠(manufacture de Vincennes),以及於1757 年至1767 年間,為中北部的Sèvres王家窯廠(Sèvres - Manufacture et Musée nationaux)設計瓷器。 16世紀,當西方的商人從東方運回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後,歐洲人便熱愛瓷器,由
François Boucher(1703 -1770) 法國洛可可風格的代表畫家、繪圖師、雕刻師和裝飾師。是多產的大師,風格幾乎包含所有流派:宗教、神話,鄉村、風景、動物,以及紀念碑、私人住宅和掛毯的設計裝飾。被譽為18世紀的藝術天才,在去世前一年,已創作了一萬多張圖畫。 他是法國Bourbon 王朝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 ) 的宮廷畫家,後來又成為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的宮廷畫家。 1750年代起
François Boucher(1703 -1770) 法國洛可可風格的代表畫家、繪圖師、雕刻師和裝飾師。是多產的大師,風格幾乎包含所有流派:宗教、神話,鄉村、風景、動物,以及紀念碑、私人住宅和掛毯的設計裝飾。被譽為18世紀的藝術天才,在去世前一年,已創作了一萬多張圖畫。 他是法國Bourbon 王朝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 ) 的宮廷畫家,後來又成為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的宮廷畫家。龐巴度夫人是Pom
洛可可(Rococo),或法國洛可可風格,是繼巴洛克(Baroque)運動後,18世紀在歐洲影響建築、裝飾藝術、繪畫和雕塑的藝術運動。 前期的巴洛克藝術(Baroque)是對歐洲17世紀流行藝術的總稱,以及金色,以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規則裝飾為主,充滿嚴肅和對稱感,Baroque上接文藝復興風格(Renaissance art, 1350 – 1620 )下啟洛可可風格(1730s -1760s),巔峰之作是位於巴黎西南方法國的凡爾塞宮(Château de Versai
Le Nain 家族的Antoine、Louis(1593 -1648 和Mathieu 三兄弟,於1593 年至1607 年間出生於Laon,父親Isaac Le Nain,是法國西北方Picardie,Vermandois 管轄鹽倉的王家士官,與同鄉,來自富裕家庭,也是王家士官的女兒Jehanne Prévost結婚後,育有五個孩子。 由於教區登記冊被戰爭摧毀,因此Le Nain兄弟出生日期不確定。長子Antoine 可能出生於1593 年,次子Louis 於1603 年,三子
義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於1571年出生於米蘭,1610年在義大利的Ercole港過世。Caravaggio是當時西班牙統治地區的小鎮名。 他的作品具創新性,屬於自然主義、內容有時殘酷,善於運用明暗對比(chiaroscuro),他的名聲改變了 17 世紀的繪畫風格,影響了許多偉大畫家。 1600 年代初: 他的盛譽獲得了許多委託,但隨後進入困境。1606年,他在決鬥中打死了對手後離開羅馬,餘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593 -1652),是來自法國東北方Lorraine 的畫家,他的作品融合了北歐、義大利和法國文化的風格,與Jacques Callot(1592 - 1635)和 Le Nain兄弟(Antoine, Louis, Mathieu)屬於同一時代的畫家,他很快脫穎而出,成就了「de La Tour風格」。他是義大利巴洛克畫派的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風格的崇拜
從糕餅師父到風景畫家一法國17世紀的克洛德·蓋萊 (Claude Gellée) 克洛德·蓋萊(Claude Gellée)或稱為「洛蘭」(Lorrain),是畫家、製圖員、雕刻家、古典風格風景及人物畫家,於1600年左右出生於Chamagne ,法國東北部Vosges 省的村莊,屬於經常爭戰的洛林公國 (duché de Lorraine)。1682年11月23日卒於羅馬。 洛林公國(959-1766): 位於德法之間,包括現今法國的Lorraine地區、低地國家(Low Co
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1619—1690)是17世紀法國宮廷畫家,曾為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和羅浮宮創作大量的壁畫和天頂畫,被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稱為「有史以來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是17世紀法國美術界最重要的人物,創作深受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影響。1648 年,創建了王家繪畫和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1619—1690)是17世紀法國宮廷畫家,曾為凡爾賽宮和羅浮宮創作大量的壁畫和天頂畫,被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稱為「有史以來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是17世紀法國美術界最重要的人物,其創作深受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影響。1648 年,他創建了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 ) 青年期與藝
西蒙‧武埃 (Simon Vouet): 是法國17 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1590 年出生於巴黎,1649 年逝世。父親 Laurent Vouet 是畫家,教他和弟弟Aubin (1595-1641) 藝術的基礎知識,早期他以肖像畫為創作主題,之後以風俗場景和宗教為主題。 1604 年至1606 年,Vouet 曾前往英國,亦曾任法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Sancy男爵的隨從,因此,於1611 年至1612 年期間,曾居住在尹士坦丁堡,畫了Mustafa一世的肖像。 22歲到37歲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