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拍賣官開講囉

陳珮瑜 x 好好聽FM

拍賣官開講囉

An Arts, Society and Culture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拍賣官開講囉

陳珮瑜 x 好好聽FM

拍賣官開講囉

Episodes
拍賣官開講囉

陳珮瑜 x 好好聽FM

拍賣官開講囉

An Arts, Society and Culture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拍賣官開講囉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很多現代人在生活中少不了寵物的陪伴,古人不但有養寵物,還畫寵物。台北故宮有一幅宋人畫貓的作品《富貴花貍》。 貓,是書畫中一種相當特別的題材。台北故宮典藏了上萬件書畫,但描繪貓咪形象的作品僅有60餘件。這是因為當要將活潑靈巧的貓形諸於圖畫上時,神態並不容易掌握。《宣和畫譜》就有云:「若乃犬羊貓貍又其近人之物,最為難工。」因此,除非特定的名家,否則一般畫匠較少嘗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
《李唐 萬壑松風圖》、《范寬 谿山行旅圖》與《郭熙 早春圖》此三幅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合稱”故宮三寶”。 《宋 李唐 萬壑松風圖》這幅畫是三拼絹,就是三塊絹布拼在一起畫成的,從上面天空的位置可以看到接縫,是一幅非常大的作品,《谿山行旅圖》、《早春圖》都是二拼絹。因為,以前的絹尺寸沒有那麼大,超過一百公分的畫,就必須用拼接的方式來完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
台北故宮有一件非常有名的國寶-北宋時期的巨碑式山水畫,《郭熙 早春圖》。這件作品與《范寬 谿山行旅圖》和《李唐 萬壑松風圖》齊名為台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1950年代開始,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和多位西方藝術史學家常在其研究著作中將《谿山行旅圖》、《早春圖》和《萬壑松風圖》這三幅北宋山水畫並列提及。由於它們有標示紀年,藝術史學家們藉此架構出北宋的時代風格,是藝術斷代分析的最佳佐證。這三幅作品在構圖上均為中峯頂立畫滿全幅,也就是它們都是把主峰放在畫作正中央,表現出巨幅山水的氣勢,使
台北故宮有一件非常具分量的瓷器《南宋 官窯青瓷貫耳壺》。 南宋的第一位開國皇帝是宋高宗趙構,他曾被封為「康王」。宋高宗和上一任皇帝宋欽宗是兄弟關係,父親都是宋徽宗,相傳當時宋欽宗滅亡時,受到了宋太祖的託夢,告訴宋欽宗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兄弟,為此,宋欽宗便把皇位給了宋高宗。西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欽二宗北去後,宋高宗於應天府即位,年號建炎。他拒絕主戰派抗金的主張,將宋室南遷至紹興、臨安,建立南宋政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
臺北故宮有一件中國書法史上鼎鼎有名的瘦金體《宋徽宗 詩帖》。 要是說自詡為藝術評鑑高手的乾隆皇帝,他的藝術品味是100分的話,那宋徽宗的品味肯定是一萬分。他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更是登峰造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
台北故宮有一件呈現北宋皇家生活非常重要的書畫《宋徽宗 文會圖》。 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歷史上,他既是文藝才子,也是亡國之君。 元朝脫脫就曾在《宋史》的《徽宗記》裡寫道:「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他的政治評價不高,然而史學家們認為,在藝術成就上,只有李後主李煜可以與他相提並論,宋徽宗可謂中國346位歷代帝王中才氣最出眾的君主。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
《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溫碗》是台北故宮常常拿來做廣告的明星藏品。像台北故宮遊客當日要多次進出展場,出去時手上要蓋一個章才能再進來,那個章的圖樣就是用這個溫碗,很可愛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台北故宮玉器上萬件,但唐代玉器卻寥寥可數,為何會如此呢? 感覺上繁榮強大的唐代,玉器應該也會是數量豐富呀! 大家不難發現,挖掘出的大部分玉器,清代的較為多見,而中國屬於鼎盛時期的唐代,明明開闊了西域,暢通了絲綢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內輸,唐代的玉器怎麼不多見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
台北故宮有一件唐代非常有名的作品-《唐人 宮樂圖》。 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留下來的畫作並不多,《宮樂圖》是唐代最有名的畫作之一。後人可以從中看到唐代畫家的表現技法、唐代仕女的服裝、化妝、演奏樂器,以及一窺唐代宮廷生活面貌,非常的珍貴。《宮樂圖》是台北故宮早期作品中,年代超過千載,也最能呈現中晚唐時期(766-906)宮廷女性形象的優秀名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
台北故宮有一件藝術性非常高,線條生動有力的玉器-《商晚期 龍冠鳳文玉飾》。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祕動物,為百鱗之長。總體而言,龍的形象是一種虛擬生物的圖騰,其主幹與基本型態偏向蛇的樣貌,軀體各部份則是由許多不同元素所揉合而成的綜合體,形成一種長身、大口、有角和足,身形莫測變化,世間所沒有的靈獸。 商朝是一個巫風熾烈的時代。宗教與政治的需求使商朝人創造出龍紋,並成為青銅器上總體紋飾的首要元素。龍是商代通天神獸中的核心角色,儘管紋樣變化多端,但始終保有怪異神獸的神態。 留
王羲之〈定武蘭亭眞本〉,這是目前僅見完整的初拓本,收藏在台北故宮。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年),王羲之想起當年石崇「金谷園雅集」浮誇盛大的壯舉,輸人不輸陣,他決定見賢思齊,還想要更文青、更脫俗來舉辦類似的雅集活動。想來想去,最後選定在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來辦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
台北故宮有一件超級可愛的《漢 玉神獸》。 這件玉雕巧妙將紅色質地雕在神獸的頭頂與蜿蜒的鬃毛上,富含鴻運當頭的意涵,盡顯祥瑞之氣,十分討喜。 在中國玉文化發展進程中,漢代多元包容的用玉思想對推動玉器種類、器型、技法、風格的發展和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政治上統一,但文化、哲學、美學思想則多元包容從而而充滿活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
台北故宮有一組新石器時代非常重要的禮器—龍山-齊家系玉璧、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若要選擇一項器類作為中國玉器文化的代表,當然非「璧」莫屬。遠朔及新石器時代,近至現代,璧貫穿了整個玉器發展史。 距今約七千多年前,玉璧就出現於黑龍江流域,而距今五千年前以後,長江下游的良渚,及黃河中上游的荒山、齊家等地區文化中,則均已大量出現較大形、較厚重,已不適於佩戴的玉璧,且經常放置於墓主胸、腹等重要位置,這些顯示玉璧可能已發展成為禮制用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
中國書法史上被認為是「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這件作品於2019年 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無與倫比的書法:顏真卿與他的遺產」中展覽。這是台北故宮借給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重要展覽品,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唐天寶十四年(755)發生著名的安史之亂,這場歷時7年之久的內戰,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在這場戰役中,名臣同時也是書法家顏真卿的堂兄、姪子守城戰死,顏真卿在悲痛之餘寫下名垂青史的〈祭姪文稿〉,為1200多年前的戰役留下第一手親筆史
我們要來談一個可能是武則天的化妝鏡《銅瑞獸葡萄紋鏡》,這可是中國銅鏡史上非常出名的”名鏡”!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面銅鏡可回溯至距今4000年的青銅器時代。它是人民用以照面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是記述著先民文化的工藝品。銅鏡的發展於漢、唐時代來到鼎盛,在社會繁榮,工藝水平進步的盛世下,無數紋飾精美、帶著異域色彩的銅鏡問世。一直到西方水銀鏡傳入後,它才逐漸被取代。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
台北故宮有一件非常少有的五代瓷器-越窯青瓷洗。 這件瓷雖然簡單光素,但它與鼎鼎大名的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非常近似,口徑還高達30 公分,非常的珍貴稀有。 青瓷是中國陶瓷家族中最大的一支,中國陶瓷最早就是從青瓷開始的,早在商代就有了原始的青瓷。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到了唐宋時期,中國人燒造的青瓷就非常完美了。越窯是青瓷中最重要的一支,出現得最早,歷史悠久。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
台北故宮有一對很可愛的小豬: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猪》。 在漢代的玉器門類中,握豬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喪葬明器。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在死者手中擺放物品的習俗,這些物品有玉器、動物骨牙等,但是並沒有廣泛普及。 到了商代及西周時期,玉握開始逐漸代替動物骨牙慢慢成爲喪葬明器主流。商代已經出現死者雙手中握有龜甲形玉石器及其它質地的器物。春秋戰國時期,握玉爲長方形玉石片。漢代,握玉改爲柱狀形豬,以象徵死者生前財富。隨柱狀形而雕琢,線條挺秀,尖端見鋒,藝術風格獨特,是漢代獨有的雕刻
《東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台北故宮重量級的國寶。 此卷縱24.7公分,橫47.3公分,以雙鉤廓填方式,複製王羲之行草書三則。三帖分別是《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所謂「雙鉤廓填」,是古代用來複製書法名蹟的一種重要方法。將透明或半透明的紙覆蓋於原作上,先以墨線鉤勒筆劃輪廓,再逐筆填墨,製作精良的雙鉤本,可忠實傳遞原蹟的樣貌,被視為「下真蹟一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
台北故宮的國寶《商晚期 乳丁紋羊首罍》,這是一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與工藝價值都非常高的精美藏品。 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禮儀活動中會使用禮器,在古代使用禮器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範與限制,禮器可以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分地位與掌握的權力。禮器的早期功用在於溝通天地鬼神,而按照使用的場合,禮器可以分為宗器、旅器和媵器。宗器用於宗廟祭祀之禮、旅器用於師旅征伐之禮、媵器用於婚嫁之禮。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
國寶《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是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所造,保存完整,圖像融和《法華經》、《維摩詰經》及佛傳故事,加上有明確紀年,十分罕見。 背光背面浮雕佛傳故事,上層中央為二佛並坐於法華塔中, 兩側為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對談,中層 中央為釋迦佛於鹿野苑說法,兩側五弟子侍立,菩薩與天人並現,下層由右至左為摩耶夫人一手攀樹,釋迦佛自右勝誕生,出生後即站立步行七步,步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圖像內容結合《法華經》、《維摩詰經》,並以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為主,充分反映北
在最高規格的祭天禮器——玉器上,富麗堂皇的雕飾呈現了統治者對天的崇敬。《孔子家語》說:「圭璋璧琮不鬻於市」,反映了圭璧這類玉器的高貴特質不同於一般的飾玉。中華文化中,各朝代皆以圭、璧玉器作為祭天的瑞器。本品玉人面紋圭的兩面都雕飾著細緻、對稱的裝飾帶,以及戴著通天寶冠的神祖面相,那五千年前浮雕出來優雅的典麗,是讓乾隆皇帝愛不釋手的珍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
中國盛唐時期出現了一種新形態的草書,以快速連綿的字體且充滿隨機性與表演性的特質著稱。這種草書由張旭開其端,懷素等人繼之,後人普遍以「狂草」稱之。狂草自始即與醉酒及顛狂行徑連結在一起,後世視之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情感」或「浪漫」美學代表。 唐僧懷素書《自敘帖》可說是名聲最大、影響最廣的狂草作品。此作用筆細勁,草勢連綿不斷,精彩無比,經常為各種文創設計所採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
西周晚期銅宗周鐘為清宮舊藏,是西周晚期厲王所製的祀祖樂器,銘辭淵雅是青銅器中稀有的周王自作器。器身鑄有十七行共一百二十三字的銘文,記載厲王親征南國,令南夷、東夷等二十六國俱皆臣服,於是鑄鐘銘記。本鐘在鼓部正中和側邊可以敲出兩個不同頻率的音響,故可稱為雙音鐘,製作精巧,實屬難得重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
這就是頂頂大名的唐代胖妞。 這件「灰陶加彩仕女俑」充分表現了盛唐仕女喜歡留髮髻,穿寬鬆衣服,追求豐滿的時尚風格。 她目光柔和,雍容華貴,蓬鬆的髮頂挽著雙髻,兩側的髮鬢往前梳攏,烘托著豐潤的面龐,充分展現盛唐女子自信的風采,我們也可以透過她想像一下楊貴妃的模樣。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
台北故宮「國寶總動員」的第一配角-《東漢 玉辟邪獸》,這尊玉辟邪昂首挺胸、氣宇非凡,是崇尚神仙思想的漢代帶翼神獸的代表佳品。 四足瑞獸同時還有翅膀的意象,有可能是來自於西亞地區。 「如虎添翼」的形象又代表了不可限量的神奇超能力。流傳至清代時,非常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7pxm2e00dl012ceyvcgdd9/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